礦山智能運輸管理系統為行業剛需
23日上午8時20分左右,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烏旗銀漫礦業公司通勤車在向礦井下運送工人時失控,撞向輔助斜坡巷道,導致20人當場死亡,30人受傷,其中一人在送往醫院后死亡。截至記者發稿時,其余29名傷者傷情基本穩定,正在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兩家醫院接受治療,事故現場清理工作已經于24日上午11時前完成。記者從“2·23”重大事故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內蒙古自治區已成立調查組,著手開展事故調查,將徹查有關方面的責任。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由于采礦面和整個地下礦井通道較為暢通,本次事故并未發生透水、塌方和人員被困等情況,事故發生后,受傷人員在第一時間就被全部送到醫院接受治療,事故現場清理工作也在一天左右完成,隨著現場清理完畢,事故原因調查工作也隨即迅速啟動。
記者了解到,“2·23”重大事故的采礦環境并沒有先進的運輸安全管理系統,事故車輛為較為老舊的普通車輛。事故發生時,車輛制動系統是否失靈,車輛行駛是否失控,還有待于最終的事故調查結果予以確定。
礦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事故車道為無軌井下斜坡道,日常人員運輸都是通過機動車運輸來實現,盡管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但是事故的發生與車輛人員超載難脫關系。記者在事故現場看到,事故車輛為一輛綠色三橋柴油動力礦區運輸車,從車輛大小來看,核定滿載人員不會超過20人,而事故發生時,車上人員數量為50人。
“事故發生時,因為基本沒有坐的空間,車上的多數人為站姿或蹲姿。”這位工作人員說。
據銀漫礦業公司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礦區為我國有史以來地質探礦投入最多、勘查成果最高、儲量最大的銀多金屬礦。金屬礦的井下斜坡道是一種特殊的機動車道,由于空間狹小、路面坡度大、環境視線極差,安全隱患眾多,我國對這樣的道路通行有著更為嚴格的規定。
南昌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學者郭向東曾根據該院與金屬礦區共同完成的相關實驗,得出井下斜坡道無軌車輛人員運輸安全技術條件的大量數據。
從現場來看,事故車輛前部受損嚴重,車輛撞擊點前方幾米的斜坡道坡度突然增大,因此,不能排除車輛速度失控情況下司機選擇緊急避險的可能。目前,事故發生時車輛的具體速度仍不得而知,但是根據郭向東的測試數據顯示可以得出初步結論:人員的嚴重超載,大大增加了車輛的制動距離。
記者了解到,近幾年來,我國開始加快對礦山井下斜坡道內各種運行車輛的數據研究步伐,并從技術層面上對安全管控和事故應急處理展開探索。例如進行實時監測和定位指揮調度,實行自動交通管制,使車輛操作人員嚴格按照正常有序的行車規則進行工作,真正有效地解決車輛避讓問題,徹底排除由撞車或追尾所帶來的人員傷亡及安全事故隱患等。
此外,針對金屬礦山井下斜坡道作業環境和車輛運行特點應運而生的新技術和新管理系統也開始逐步走進礦區。如在斜坡道路口設置監測監控分站,采集通過車輛行駛信息,利用工業總線將監測監控分站數據傳輸到地面監控計算機,經處理后控制上下斜坡道口信號指示燈和報警裝置,從而實現對進出斜坡道車輛的控制以及車輛行駛信息的實時監測。其中,地感線圈車輛檢測技術、車輛行駛信息射頻識別技術、工控機遠程識別技術等新技術逐步受到采礦行業的青睞。
河北鋼鐵集團礦山設計研究院技術研發人員王亞東在推介自主研發的全新相關技術系統時表示,隨著金屬礦山井下開采安全問題逐步受到重視,以及露天轉地下的開采礦山逐漸增多,將智能化管理系統應用到重點、大型金屬礦,已經逐步成為今后行業內的剛性需求,金屬礦山運輸的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統已與日益先進的開采技術一起走進礦區。